香港的朋友們,你是否有過半夜被智慧齒疼醒的糟糕經歷?在香港這個節奏快速的城市,不少市民都遭受過智慧齒的困擾。智慧齒一旦“作亂”,不僅會讓人吃不好、睡不好,甚至會嚴重影響日常工作。而在處理智慧齒問題時,拔牙往往是必要手段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智慧齒附近分布著密集的神經線,這大大增加了拔牙的難度與風險。接下來,我們一起深入了解智慧齒神經線,以及拔牙前、中、後的各項注意事項。
智慧齒神經線:隱藏在牙床裡的雷區
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顯示,每年因智慧齒問題就診的患者中,有很大一部分因拔牙時神經線受損,衍生出更多問題。智慧齒神經線主要包含下牙槽神經和舌神經。下牙槽神經掌管下頜牙齒、下頜骨及下唇的感覺,舌神經則控制舌頭前2/3的感覺。當智慧齒生長位置不正時,可能會與這些神經線靠得很近,甚至直接壓迫神經。
曾有患者在拔智慧齒時,因智慧齒與神經線距離過近,手術中神經線受到輕微損傷。術後,下唇出現了長達半年的麻木感,不僅影響正常飲食,連面部表情都受到限制。其實,拔牙時若醫生未能準確判斷智慧齒神經線的位置,就容易造成損傷。下牙槽神經受損,患者可能會出現下唇麻木;舌神經受損,則會導致舌體麻木,嚴重降低生活質量。
那麼,如何降低神經損傷的風險呢?首先,要選擇經驗豐富、具備專業資質的牙醫。專業牙醫會在拔牙前,藉助精細的X線片或CT掃描,準確掌握智慧齒和神經線的位置關係,制定最合適的手術方案。其次,患者在術前要如實告知牙醫自己的病史和藥物過敏史,避免術中出現意外。
拔牙:哪些智慧齒非拔不可?
並非所有智慧齒都需拔除,只有在特定情形下,拔牙才是最佳解決辦法。在香港,每年因智慧齒反覆發炎而選擇拔牙的患者數量不斷上升。智慧齒反覆發炎,多是由於智慧齒生長位置不正,致使周圍牙齦組織無法正常清潔,細菌滋生,引發炎症。此外,智慧齒阻生也是拔牙的常見原因。阻生的智慧齒無法正常萌出,會頂著鄰牙,不僅可能導致鄰牙齲壞,還會造成牙列擁擠。
不少患者因智慧齒阻生且反覆發炎,每次發作時臉部腫脹,疼痛難忍,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響。經牙醫檢查,建議盡早拔除智慧齒。
在決定拔牙前,充分的術前準備至關重要。第一步是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,牙醫會通過口腔內視鏡,仔細檢查智慧齒的位置、形態以及周圍組織的情況。接著,拍攝X線片或CT掃描,這一步能幫助牙醫清晰了解智慧齒與神經線的位置關係,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。此外,患者還需告知牙醫自己的身體狀況,如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需提前控制病情,確保手術安全。
拔牙後:精心護理助恢復
拔牙手術結束,並不代表萬事大吉,術後護理同樣重要。拔牙後,醫生一般會讓患者咬住棉球30 – 40分鐘,目的是壓迫止血。若患者拔牙後沒有按時咬住棉球,可能會導致傷口出血不止,最終不得不返回診所處理。
在飲食方面,拔牙後2小時內應避免進食,2小時後可以吃一些溫涼、柔軟的食物,如粥、麵條等,避免進食過熱、過硬的食物,以免刺激傷口,引起出血或疼痛。口腔清潔也不可忽視,拔牙後24小時內不要刷牙或漱口,24小時後可以用溫鹽水輕輕漱口,保持口腔清潔,防止細菌滋生。
在傷口愈合過程中,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。比如,傷口感染,表現為傷口疼痛加劇、局部腫脹、發熱等。一旦出現這些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另外,乾槽症也是拔牙後較常見的併發症,多發生在拔牙後2 – 3天,患者會感到劇烈的疼痛,並伴有異味。預防乾槽症的關鍵在於保持口腔清潔,遵循醫囑用藥。
總結
智慧齒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,了解智慧齒神經線和拔牙相關知識,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,是順利解決智慧齒問題的關鍵。無論是拔牙前對智慧齒神經線的防範,還是術前術後的細心處理,都能有效降低拔牙風險,促進身體恢復。希望大家都能遠離智慧齒帶來的痛苦,享受健康、美好的生活。下次再遇到智慧齒問題,相信你已經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,能從容應對!